找到相关内容85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藏大师的华严观法组织(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之七)

      如是六门观法,随入一门,即能将法界圆满收尽无余,犹如圆珠穿为八孔,随入一孔,即能收尽全珠。   藏大师认为,一切诸法皆由一心所现,故说法唯识,并创立“十重唯识观”来分析唯识之义。   (1... (1) 摄境归心真空观。谓观三界所有一切诸法,唯是一心所造,心外无法,故称归心:境本空寂,无有实体,是谓真空。   (2)从心现境妙有观。谓依体起用,具修行,庄严佛土,成就报身。   (3)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0888569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能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?

    执著的自在心;既然心得自在,尚有什么精神或物质的拘限呢? 在印度时代的佛教,是以精神的心涵盖物质的自然,讲心就已统摄了物质的自然现象。所谓‘法唯识,三界唯心’,烦恼的心称为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修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20472096029.html
  • 中观破尘与唯识破尘之同异

    中观破尘与唯识破尘之同异  中国佛学院 理净  一、序论  佛教根本思想分为两大哲学体系,即中观与唯识。中观以龙树为代表,主张诸法自性本空。唯识以无著为代表,主张法唯识所现。由此而形成了“中观...含》等经,次转方等说《般若》诸经,最后转唯识说《解深密》等经。认为法假有皆是“阿赖耶识”中的种子变现而有诸法。因此阿赖耶识是渚法之根本,故云:“法唯识,三界唯心”。今依“中观”主张如来说法为空有二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746716.html
  • 佛教三界唯心论与美是心影说

    构筑自身的哲学体系的……禅宗的神秀一系(‘息妄修心宗’)和洪州、荷泽等宗(‘直显心性宗’)和真如缘起论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。”(①)法相宗的“法唯识”论则是“真如缘起论”的翻版。  二、“一念三千” ...“心学”为特色的宗明理学正是融摄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“心性之学”才得以建立的。熊十力指出:佛学“在宇宙论方面,则摄物归心,所谓三界唯心,法唯识也。……然心物互为缘生,刹那刹那,新新顿起。都不暂住,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1250453.html
  • 唯识与中观

    交现,建构法唯识、唯识无境等理论,在人类论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  唯识学的对象理论,从人的自我意识的确定性出发,摄法于识,主张一切论识对象都是识的变现,充分发挥了唯心论哲学的长处,在这论识上具有...哲学进步发展的新观点。  唯识学的对象理论,一方面坚持法唯识的理论原则,同时,对现实世界的实在性和价值也不是简单地否定。通过“本质相分”、“疏所缘缘”、“性境”等概念的确立,唯识学为图在意识范围内解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555225.html
  • 玄奘法师、唯识宗对越南佛教思想的影响

    转成认识论问题(感觉机关与其感觉职能在认识论中有什么样的作用?怎样才能认识到世界的真实性?怎样解释“法唯识”的原理?)关于这些问题,唯识宗回答的立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,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,这对人的认识也...人之外的东西,而是为人的自有的,为人的世界,只有人的认识才能掌握,在这方面,“法唯识”的原理是有其意义的,人的“识”得到重视。  原始佛教的另一个大原理是因果律,其内容是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,在人生...

    (越南)阮才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0361143.html
  • 如净禅师禅学思想之探究

    可谓是波澜壮阔。下面试从几点述其思想。   (一)、三界唯心,法唯识。   我们从如净禅师的语录中可知,他的禅学思想主要是建立在“三界唯心”、“法唯识”的禅悟理念基础上的,“三界唯心”、“法唯识”早在《华严经》就已提出,来阐述这个世界的本质,一切事物都是由识而显现,在它们的生起上,心识的影响力最大,也是最重要的因素。使其发扬光大是中印度佛教哲学家世亲(约4或5世纪),一译天宗。音译“...

    湛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54881843.html
  • 憨山老学之思考方式与世间特质

    principle),以做为贯串思维架构的主轴。而憨山老学,以《道德经解》来看,其第一原理即是“唯心识观”。憨山之所谓“唯心识观”,本身虽然具有唯识论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的理论色彩,但又不全然是纯粹之唯识论点...唯心、法唯识。既唯心识观,则一切形,心之影也;一切声,心之响也。是则一切圣人,乃影之端者;一切言教,乃响之顺者。由法唯心所现,故治世语言、资生业等,皆顺正法(注2)。   这种把一切圣人言教,全部...

    陈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755071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

    万有分成五类(即五法),还是分成三类(即三自性),只是外在地把诸法组织归类,并没能有效地解决诸法如何生起的内在统一问题,这说明法相说有一定的理论局限。随着八识说的演化,《摄大乘论》已初步证成法唯识。由法唯识,三自性自然也唯识,“谓阿赖耶识说名所知依体,三种自性,一依他起自性,二遍计所执自性,三圆成实自性,说明所知相体。”[7]阿赖耶识是所知依,三自性是所知相,三自性依阿赖耶识而有,唯识三性说由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6.html
  • 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

    唯识学、把握“法唯识,识有境无”之宗旨的重要契机。  一、阿赖耶识的基本特性  唯识学之所以被称之为“唯识”,源于该学说以“法唯识,识有境无”为其根本的理论宗旨与修学要旨,即以“法唯识”为其理论...特别指出的是,一般治哲学史者,均认定佛法为唯心主义体系,其中最主要的、而又是最直接的证据,就是佛法中所讲的“法唯识”、“诸法唯心所造”。其实,这是对佛法的一种无知。在佛法中,没有西方哲学中所讨论的物质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341105.html